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媒体聚焦:家门口就能“云放疗”,浙江为全国提供“样本”!

媒体聚焦:家门口就能“云放疗”,浙江为全国提供“样本”!

2019-06-17 阅读量:772

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即便身处山村,病人也能向省城专家在线问诊,优质医疗“触屏可及”。如今,“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不仅是咨询、开方,它还让“云放疗”变成现实。

基层医院将肿瘤病人的影像图象、定位资料发到远程放疗服务中心,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进行放疗靶区的自动勾画、放疗计划的自动设计,全程由省级专家把关和质控。

这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远程放疗服务模式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十三五”项目)开展的工作,让肿瘤患者获取精准的放疗方案,在家门口实现“云放疗”。

据了解,该项目已在省内外近十家医院开展,运行一年多来,有千余名肿瘤病人获益。

原本为一个病人制定放疗计划,需放疗师与物理师商议3小时左右,现却可缩短至半小时,早期肺癌的放疗靶区自动勾画的准确率达70%~95%。

在最近举行的首届中国杭州智慧医疗发展论坛上,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陈明教授,专门带来的《远程放疗的实践和思考》演讲,备受关注。

“与其他远程医疗相比,远程放疗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更具智能化、准确性,与科研紧密结合,切实推进肿瘤放疗领域分级诊疗的实现。”他指出。

微信图片_20190617111938.jpg

陈明教授

约一半肿瘤病人未得到放疗

“十三五”项目通过两方面“破题”

5月23日,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牵头的浙江省肺癌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拿下全国智慧医疗大赛“互联网+医疗健康”十佳实践案例。

获奖项目《建设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模式的远程肺癌分级诊疗服务》最大的亮点之一正是远程放疗,之所以表彰其实践价值,就在于直击了我国目前放疗领域的现状与问题。

据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统计,2015年我国需放疗人数为257.4万,占总病人数60%,而实际上有放疗需求但因各种原因未放疗人数达162.5万。

陈明教授表示,从欧美情况来看,手术、药物、放疗对肿瘤病人5年生存率的贡献分别为49%、11%、40%。对比而言,我国目前现状是手术水平较高、药物治疗过度、放疗可及性差、规范程度低。

“中国大陆5年生存率从2013年的30.9%提高到2017年的40.5%,有了很大进步,但距离美国66%的5年生存率,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放疗可及性不足是影响总体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放疗领域,我国放疗人才和设备严重不足、各级医疗机构放疗水平参差不齐,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如何才能解决呢?

陈明教授团队开展的“十三五”项目呈现了一条清晰的破题思路与解决路径——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省、市、县”分层次、多功能的远程放疗云平台,形成以省级研究型医院为依托,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对市级医疗机构提供多功能互动式的新型放疗服务模式。

一方面,建立优质放疗大数据库,发展人工智能,实现放疗靶区的自动勾画、放疗计划的自动设计,改善我国放疗供给侧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把大小不等、忙闲不均、水平参差的孤岛式放疗单位,通过医联体服务模式接入远程放疗云平台,逐步引导肿瘤患者在本地接受高质量的放射治疗,推进分级诊疗。

在家门口就能“云放疗”

肿瘤病人现可省去来回奔波之苦

71岁的周大伯是“十三五”项目的第一位受益者。

2017年10月,他体检查出肺癌晚期,不幸发生脑转移,颅内有三个转移病灶,经浙江省肿瘤医院台州分院多学科讨论,决定先做放疗。

过往为了获得精准、可靠的放疗计划,病人得赶往杭州,找省肿瘤医院放疗专家、物理师,并在当地等待几天。而“十三五”项目提供了一个更为高效的方案。

周大伯在台州接受检查,当地医生将影像资料发到远程放疗服务中心,平台给出的放疗计划当天就传回了。他根据该计划在台州治疗即可,不用来回奔波。

有必要指出的是,如今病人通过远程放疗服务中心得到的放疗计划,具有“AI+名医”的双重保障,先由AI对放疗靶区进行自动勾画和对方案进行自动设计。

而中心收集高级放疗专家制作的5053例优质放疗计划,以及各种放疗设备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勾画和优选计划数据库,这是人工智能“工作”的基础。

“平台还有强大的运营团队、医生团队、物理技术团队,目前已有39位知名专家入驻,对放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全程质控。”陈明教授说,平台可实时查询监控基层单位放疗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规范基层医务人员操作流程。

目前,“十三五”项目已在重庆、台州等省内外近十家医院落地开展,病人在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方面均获益。项目影响辐射华东和华南地区,并为未来在全国推广远程放疗提供科学样本。

微信图片_20190617111925.jpg

关于远程医疗,经常会提及一个问题,在不同医疗机构推行时如何保证医疗的同质化?对此,陈明教授给出了明确的回复。

他说,互联网及科技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医疗生态,依托于机器实现的智能化,是保证同质化最可靠的途径。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远程放疗的实现速度与质量,都将得到一个飞跃式发展。

“未来随着5G在医疗中的应用,包括医生对病人进行远程手术指导和操控,甚至是操作,都可能成为现实。”

建立国际上首个

有完整诊疗记录的肺癌大型数据库

在智慧医疗领域,陈明教授还在积极推动一个项目:建立国际上首个由完整诊疗记录的肺癌大型数据库。如今,该项目成果已“跃然纸上”。

2018年9月起,浙江省肺癌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以浙江省肿瘤医院为依托,与杭州依图医疗公司合作,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基础上的肺癌大数据库,中心将通过与各核心单位合作,致力于将浙江省肺癌诊治中心打造成为人工智能示范及推广中心、区域网络协作中心和行业标准示范中心。

截止2019年1月底,浙江省肺癌诊治技术中心完成了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2018年度所有肺癌患者的数据录入工作,共包括了23278例患者,101020份肺癌住院病历,以及5万余份肺癌CT、2000余份PET/CT等影像和检验资料的录入,并基于本数据库开展了系列的大数据库科研和临床工作。

目前已在肺癌中心两家核心单位台州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开展多中心肺癌数据库搭建,预计到2019年9月,中心肺癌数据库将包括9万余例肺癌病人,超过30万份肺癌诊疗病例的数据库。届时,肺癌中心大数据库将成为国际上首个有完整诊疗记录的肺癌大型数据库。

陈明教授强调,目前国外最大的CS数据库录入的病例数在10万左右,仅有生存数据,而我们这次建立的数据库,不仅病例数更多,同时收录了病人的年龄段、病理分期、治疗手段、疗效报告、预后追踪等信息,是一份“全程”数据,更加全面。

“这样一个大型数据库,对人工智能指导肺癌诊疗方面更有价值,届时,也能根据病人情况分析出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与优缺点,提供数据支持,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郑琪 通讯员 王屹峰 叶斌
文章链接:https://www.thehour.cn/news/28116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相关新闻